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集合15篇

更新时间:2025-10-25 22:00:12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集合15篇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

看完《三傻大闹宝莱坞》,我的心灵倍受震撼,这次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从中体会到了该如何应对生活,如何对待学习,如何对待朋友。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人生梦想和目标,但很多人由于家庭等外在因素而不敢去追求自我的梦想,就像在已画好的圈儿中生活。我们要敢于做自我想做的,摆脱掉恐惧,大胆的去挑战自我应当做而一向没有勇气做的事。只要你大胆的迈出第一步,做一次,就会发现其实并没有那么难,我们要努力走出属于自我的道路。

“生活是场赛跑,跑快点,不然你就被别人踩到”这句话在电影中出现很多次。对于我们在校的学生几乎每个人都理解这句话,为了实现这句话,我们就是努力学习。可是大家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途径通常是背定义,背题,又有几个人去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真正含义。我们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电影中兰乔说的为将学到新的东西感到激动。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束缚我们思想的观念,敢于挑战,敢于创新。

亚里士多德以往说过,“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欢乐。”而一个人快不欢乐完全是由他自我的心态决定的。遇到问题,告诉自我“一切安好”,解决不了问题,也能够给人解决问题的勇气。坚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乐观的应对生活,欢乐将成为人生的主旋律。

“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我们要不为单纯的追求成功,只为内心对自由的召唤和对优秀的渴望!抛开虚假的生活方式,放下对生活的恐惧;不论发生什么,只要对自我说:“一切安好”,尽力过好当下的每一个片刻!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2

最初知道这部电影的时候是在今年的国庆节去特中特训练营里,只不过因为晚去了几天没能赶上看这部电影,回家后好几个月都未曾看过电影,直到上一周我和妈妈心血来潮想起了这部电影,然后周日晚上看完了。这部电影是印度的,我在看的时候很尴尬,当时真庆幸晚去了几天,不过这部电影的寓意是很好的。

《三傻大闹宝莱坞》的故事情节是:刚上大学的时候,一位名叫兰彻的与众不同的大学生,他的举动屡次让校长、老师和一位叫查尔图的同学难堪,但是通过他的举动也衬出了校长的阴险、他自己的机智、大胆和善良和教育的缺点。同时,他的举动也影响到了他的两个室友——法罕和拉加。直至最后,兰彻的两个好伙伴才发现“兰彻”其实不是真的兰彻,于是他们就带着皮雅和查尔图一起寻找“兰彻”,最后才发现“兰彻”的真名叫苏克斯·旺度,而在他道出这个名字的时候就代表着他就是那个许多公司都想要招揽的人。

这部电影是通过回忆的方式讲述了整个故事,回忆中,兰彻所做的事情是许多人不敢做的,他敢于反驳和辩论,因为这是在他思考过了之后才反驳的;他敢于挑战传统,因为他提出了更好的方式并且通过查尔图证明了这一观点;他敢于挑战权威,因为他勇敢、爱动脑也爱动手实验。他很低调,在充当富翁的儿子时从不炫耀自己的“爸爸”很有钱,他一心只为科学和教育、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他的两个好朋友,尤其是拉加,他因为听信了校长的话曾和兰彻决裂,但是在见识到查尔图这个“学霸”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做出的决定多么可笑。这只是刚开始的时候,但是在校长让他进行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跳楼自杀,但是自杀未遂,在生死关头时是兰彻救了他一命还让他懂得了一个道理,而因为这个道理他找到了工作。

就像上一段所说的,查尔图是一个狡诈、阴险、死记硬背、表面上装乖其实背地里干坏事的人。在水塔上和兰彻定下约定时其实当时的他还是有点勇气的,还有点小聪明,但是用错了地方。至于病毒这个校长,他跟查尔图是一个德性,都是干坏事的料,但是在见识到兰彻的聪明才智以及他的心灵手巧救了他大女儿一命的时候,他也改了。

故事的结局很好,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同时它还强烈的反映出教育体制的问题。建议去看一看。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3

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时,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在170分钟里,竟然包含了这么多关于亲情、爱情、友情和其他十分深刻的道理。而身为一个学生,最触动我的是关于主角兰彻的教育思想与学习观念。

在兰彻所在的帝国工程学院里,教育都是非常标准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在这里是接收知识,而不是学习知识。真正富有创造力,热爱学习的兰彻却遭到了院长与同学的嘲讽与批评。

词典有写,“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类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优秀的绵羊》一书里说,“教育既不是为解决工程问题存在的,也不是为灌输大量知识而存在的”;“教育”的拉丁语本意为“激发”。这几句话应该能很好地让你理解教育的本意了。

不过,个人认为“填鸭式”教育并不是错误本身。相反,事实证明在有些情况下“填鸭式”教学方法其实挺有用的。错误的是,创造与应用才是学习本身的意义,而现在许多人却黑白颠倒,误以为死记硬背地“填鸭式”才是学习的真道理。才导致了电影中的模范学生“消音器”一样的学习观念。

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思考、研究、实践等途径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这正对应着兰彻的一句话:“学习是为了应用”。没错的,应用与实践是生物在学习的本质。

其次说明一下,不仅在学校坐着才是学习,人是在无时无刻都在学习的。关键是你学习到的是什么样的知识,会不会充实到你的人生。以及学习应该是你想学的,也不能有太大的背负感,否则的话就像兰彻的两个朋友法罕和拉加大学的时候一样。

学习应该是快乐的,有趣的,而不是充满强迫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的学习可以不努力。而有些人觉得知识无用,其实只是学到了应对考试的知识而已。似乎学习在他们这里是极为片面的,是一种工具;还有一些就是根本没有兴趣。学习全面和提高兴趣应该是很重要的,为此而努力吧!

不管怎么样,教育也好,学习也罢,他都应该是对我们整个人生有益的,可以让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4

起初是因说此电影是印度经典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之二,我果断忙里偷闲卡点儿看完此电影,感触很深,个人角度稍稍作评,《三傻大闹宝莱坞》是阿米尔汗领衔的三个幽默搞笑的大学生用幽默搞笑的方式狠狠地批判了印度本国的教育制度,这显然是本国今后的教育革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而这片《我的个神啊》也是由阿米尔汗饰演外星人来以幽默的方式批判了印度的信仰与神坛,这无疑是让我大跌眼镜,不可思议的感觉,谁都知道,印度是宗教信仰浓厚,各种教派泛滥的国度,而PK同志无一例外的把所有的宗教的教义与制度批判了一遍,这算是电影界前无古人还不知有没有后来者的壮举,这也是此前电影还未在印度上映就遭官司的原因,戏里戏外如出一辙,在不畏强大的舆论谴责甚至杀身之祸而勇敢的心灵革命队伍的此电影上下剧组,也真叫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尽管,我自己也是信仰之徒,但我不是要以无神论为伍,批判宗教 ……此处隐藏4942个字……有太多身不由己,能像兰彻那样跟着感觉走实属不易。法尔汉热爱摄影,却苦于父亲的阻拦,只能在帝国学院攻读他并不感兴趣的工程学,于是他成了倒数第二,但当他决定从事摄影的时候,成功向他打开了一扇门;拉杜,一个贫苦学生,面临家庭带来的各种压力,只能寄期望于神,他对现实的畏惧与逃避让他稳居倒数第一,但当他丢掉畏惧,勇敢应对生活时,幸运女神真的朝他招手了。也许就如兰彻所说:很多时候,我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选择做自我喜欢做的事情,可是有时候,只要你勇于跨出那一步,说不定就能够改变你今后的人生。而我,一名迷惘的大学新生,看完这部电影的最大感触就是: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生活就像脚底下抹了油一样根本停不下来。车子、房子、票子似千斤鼎重重的砸向人们,而我虽然还算是涉世未深的小姑娘,一只脚却也踏进了社会的泥淖,渐渐无法自拔。“病毒”的经典台词“人生就是赛跑,要么全速向前,要么彻底完蛋”一遍又一遍响彻脑海,其实院长说的并没有错,这就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可那毕竟是电影,是虚幻,需要让我们在一片混沌中看到期望的微光,所以院长成了病毒,兰彻的生活方式则成了一碗心灵鸡汤。但愿人们的心智没有被现实彻底荼毒,还能在朦胧中找到心的方向。

其实看这部电影我的内心很纠结,我不得不承认院长说的,可我同样佩服兰彻的生活态度。就像在现实里,我深谙现实的残酷性,却幻想能随心而活,做一个走心的人。“长尾杜鹃从来不自我筑巢,他只在别人的巢里下蛋,要孵蛋的时候他们会怎样?他们会把其他的诞从巢里挤出去,竞争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从谋杀开始,这就是大自然——要么竞争,要么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___达尔文若干年前提出的生物进化论已经告诉世人优胜劣汰的道理,但或许违心的优胜者风光的活着也只是没有真性情的尸体。在戏里,法尔汉和拉杜的经历就像死而复生,就像凋零的树梢又长出了新意。在现实里,我又能不能朝着心之所向,开出绚烂的花呢?

电影的最终,三傻最终在兰彻的学校重聚,而兰彻与女主的感情也圆满结局。故事类似喜剧,但又并不是顺风顺水,也许就是为了告诉在现实里起起伏伏的我们:跟着感觉走,终会等到柳暗花明。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3

第一次观看《三傻大闹宝莱坞》,是在入职第一年。

当时的我,经历了一波三折,刚刚安稳下来。大三时决定跨专业考研,选择了我最爱的现当代文学。凭借着一腔孤勇,就那么义无反顾地替自己决定了未来的人生走向。考研初试顺利通过,却又毅然决然地放弃面试,踏上了应聘语文教师的漫漫征途。

曾有不少朋友很羡慕我,人生似乎没有走一步弯路。虽然没有去读研究生,但备考的大半年时光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的文学素养,为后来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奠定了最初的根基;当需要在研究生复试与教师应聘考试做出选择时,我又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算得上十分顺利地就进入体制,端上了许多人羡慕的“铁饭碗”。

我们不正如那些翻书疯狂找答案的学生一样吗?面对问题与困难,并没有认真独立地去思考,而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背后,是自我的迷失。就像《森林大熊》中的熊一样,当世界开始对他持有怀疑的态度时,他渐渐从原来的坚信变为自我怀疑,从开始的反抗变为听人安排,宛如傀儡机器一般迷失自我。坚守自我,就要有独立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将课本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量,投入生活中去巧妙运用。

正所谓四两拨千斤,化知识为力量,才是真正的学习。

或许正如《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兰彻一样,从一开始,我就清晰地知道未来的路在何方。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能够清醒地觉察自我,明确人生的方向,或许就是我从教十年来始终保持高度工作热情的秘诀。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4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可以说已经充分地诠释出了应试教育的特点。电影中,兰彻可以说就是冲击这个应试教育的领头人,他认为动手能力,比所谓的理论更重要,不要让学生束缚于分数,才能做出更好的机器。

还有令我形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剧中的“消音器”,他那埋头苦读的样子可以说正是广大高中生的缩影,我们在中学阶段又何尝不是像他这样,为了提高一分,甚至把书“吃”了都愿意。

诚然书上的东西,理论确实也重要,但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书上的理论,在高压锅中学习,这样的效果并不会达到最好,动手能力也很重要,要不学生根本没有自己思考,什么东西都按着书上来做,这样又怎能达到学业上的更高的高度呢?

以喜剧的形式,折射出社会的现象。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追求分数的道路上,不忘初衷,做好自己想做的。

在当今物质的社会,让自己依然拥有着一个充盈的灵魂。

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喜剧,但它并没有很刻意地制造笑点,电影呈现出来的快乐往往建立在悲伤上,喜剧的内核都是悲剧。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不自觉地思考自己。

我们要全心全意去学习,但不只是为了成绩。我们这一生,很多时候都在为别人而活,走着别人走过的路,模仿别人的成功。引用一位智者的话:学习是为了完善人生,而非享受人生,追求卓越,成功就会在不经意间追上你。

兰彻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拉朱与法兰的一生,同时改变了“病毒”校长的旧观念,在兰彻追求自我、追求创新的渲染下,法兰为了追求自己的初心与父母交谈,内容虽朴素,但真实有感,拉朱也不愿去不适合他的公司工作,校长的二女儿为了兰彻逃婚等等。我不禁在想自己敢不敢像他们一样改变。

兰彻对待朋友真实善良,对待事物敢于探索,这些都令我向往。

就以兰彻的话结尾吧:我们的心很脆弱,你得学会去哄它,不管遇到多大困难,告诉自己的心“一切顺利”。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15

剧情介绍:兰彻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大学生,他敢公然顶撞院长,并质疑他的教学方法,用智慧打破学院墨守成规的传统教育观念。兰彻的特立独行引起模范学生“消音器”的不满,他们约定十年后再一决高下,然而毕业时兰彻却选择了不告而别。十年之后,事业有成的“消音器”归来,要兑现当年的诺言,他找来法汉和拉朱,一同踏上寻找兰彻的旅程,一路上,他们回忆起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最终发掘出兰彻不为人知的秘密。

我的思考:

有的人一心一意要在竞争中获胜,他们不顾一切踩着别人脑袋往上爬。“消音器”就是这样的人。有的人迫于生存压力而不得不加入竞争,他们资质平平,不得不遵守规则,他们的成功与否和家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正如法汉和拉朱。对他们而言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顾一切往上爬,要么被竞争所淘汰。

兰彻说过:“追求卓越,成功自然在不经意间就会追上你的步伐!事业,爱情和友情也会都拥有的。”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专攻自己擅长、喜爱的领域。”兰彻鼓励拉朱这么做了,拉朱坚持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一位有名的摄影家。兰彻也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他不断地发明有用的小东西,最后成为了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

影片里说“很多时候,我们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选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但是有时候,只要你勇于跨出那一步,说不定就可以改变你今后的人生。”看完了这部片子,我决定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闯出属于我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