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编15篇

更新时间:2025-10-19 15:32:14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编15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我是深夜一口气看完这部片子的。海上钢琴师所在的邮轮,就像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孤岛长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时离大陆才近在咫尺,人们之所以选择这座孤岛之旅,多半是慕名而来亲身感受这位钢琴大师杰出表演,按理说他应该有一大群粉丝和知音的,但命运对他确实不公,他就像贝多芬一样一生追求他的音乐梦想,却不为名利所动,当他被迫应战赢了大陆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谓钢琴家,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惊叹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同时,却没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乐和知音,而有的只是为了复制他作品的资本逐利者,其实艺术是无价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他为什么一刻都不离开这艘船,在他眼里大陆就是名利场,只有他的孤岛才是块净土,才是他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满诱惑的城市街道无边无际,而关键是他在这座孤岛奋斗的几十年中居然没有遇上一位真爱自己的红颜知己,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时,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爱自己的爱人,不是吗?当今这个现实世界像这类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画家梵高凄美的爱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兰鹿特丹市的一对牧师夫妇生下了他们的长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预言家对尚是婴儿的梵高说出了可怕的预言:你会到巴黎,英格兰,当店员,当教师;你会恋爱,遭到拒绝,成为传教士,再恋爱,再遭到拒绝,成为艺术家,你会和姬女结合画800幅画,在普罗旺斯变疯,37岁时自杀,你一生只卖出一幅画……事实真的如这位预言家说的那样,从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岁的弟弟提奥做朋友,长大后做过传教士,画商,教师,足迹遍布欧洲的许多地方,感情生活非常不顺,连着向三个女人求爱,遭到三次残酷的拒绝。被拒绝后的他再也不相信还有谁会追求自己这样穷困潦倒的疯子,居然拒绝了一位庄园主的女儿的疯狂追求,最终双双变成了真的疯子,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命运对他的不公,他死时很年轻和徐志摩一样都是37岁,但他们都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伟大的经典作品。

这同样不禁让人想起为了崇高理想而奋斗且多次与爱情擦肩而过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的充分的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和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结束他的生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我是深夜一口气看完这部片子的。海上钢琴师所在的邮轮,就像是一座移动的海上孤岛长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时离大陆才近在咫尺,人们之所以选择这座孤岛之旅,多半是慕名而来亲身感受这位钢琴大师杰出表演,按理说他应该有一大群粉丝和知音的,但命运对他确实不公,他就像贝多芬一样一生追求他的音乐梦想,却不为名利所动,当他被迫应战赢了大陆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谓钢琴家,博得了在场所有人目瞪口呆的惊叹和经久不息的掌声同时,却没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乐和知音,而有的只是为了复制他作品的资本逐利者,其实艺术是无价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他为什么一刻都不离开这艘船,在他眼里大陆就是名利场,只有他的孤岛才是块净土,才是他施展才华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满诱惑的城市街道无边无际,而关键是他在这座孤岛奋斗的几十年中居然没有遇上一位真爱自己的红颜知己,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时,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爱自己的爱人,不是吗?当今这个现实世界像这类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这不禁让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画家梵高凄美的爱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兰鹿特丹市的一对牧师夫妇生下了他们的长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预言家对尚是婴儿的梵高说出了可怕的预言:你会到巴黎,英格兰,当店员,当教师;你会恋爱,遭到拒绝,成为传教士,再恋爱,再遭到拒绝,成为艺术家,你会和x女结合画800幅画,在普罗旺斯变疯,37岁时自杀,你一生只卖出一幅画……事实真的如这位预言家说的那样,从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岁的弟弟提奥做朋友,长大后做过传教士,画商,教师,足迹遍布欧洲的许多地方,感情生活非常不顺,连着向三个女人求爱,遭到三次残酷的拒绝。被拒绝后的他再也不相信还有谁会追求自己这样穷困潦倒的疯子,居然拒绝了一位庄园主的女儿的疯狂追求,最终双双变成了真的疯子,真是让人扼腕叹息命运对他的不公,他死时很年轻和徐志摩一样都是37岁,但他们都给世人留下了许多伟大的经典作品。

这同样不禁让人想起为了崇高理想而奋斗且多次与爱情擦肩而过的保尔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由于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由于碌碌无为而羞愧,当他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的充分的生活,由于意外的疾病和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能结束他的生命。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在看完《海上钢琴师》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1900这个人物,毫无疑问是:纯洁。他在海上出生,在海上成长,一生都没有上岸。没有国籍,没有接受过教育,就连名字,在常人看来也有些奇怪。但就是这样一个,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现实。

电影中最吸引人的,一定是男主角那令人惊叹的钢琴技巧。尽管没有接受过任何钢琴教育,但当他第一次坐着钢琴前,就注定他是一个最伟大的音乐家。他对于音乐的天赋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他的音乐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朋友晕船的良药,传达欢乐的手段,证明自己的方法。

1900与小号手聊天,当他们看见小偷时,钢琴的音乐也变得断断续续,模仿着小偷的形态;当他们猜想老妇女是一个谋害亲夫而得到万贯家财的人时,钢琴的音乐是一种怪怪的音响,充满着阴险,他的音乐总是能生动的表现各式各样人的心理特征。无论是在上层人士聚会的头等舱还是下等人聚会的末等舱,1900弹奏的钢琴音乐总能使各种各样的人得到快乐,而且音乐大多为即兴成分,都是有感而发得到的。

每次的演奏,都能体现出1900独特的性格:无拘无束的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与爵士乐鼻祖JellyRollMorton的飙琴时说出“自取其辱”的自信,对于女孩弹奏的痴情,以至于最后炸船时依然不愿离开的固执。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表现出1900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不能给他安全感。即使后来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试图上岸去寻找她,陌生而又复杂的大陆还是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他永远地留在船上 ……此处隐藏8643个字……于尽,这是偶然,但却也是命运的安排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3

之前听过这个影片、今天抽时间看了一下、怎么说呢?这个片子的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深思!我想说的是演员很棒、制片赞!

一个在游轮头等仓出生的白人小孩被遗弃在游轮上、阴差阳错的被一个黑人锅炉工收养、这就已经埋下伏笔他的人生终究不会同于常人!他的身世是个谜、可能是哪家的富贵子弟小王子般的生活,但是现实却是在杂乱无章的不见天日的邮轮底仓长大!影片中有一幕很有意思让人不经意会瞎想、他是在一个TD柠檬箱子里、放在钢琴上被发现的,注定他与钢琴有缘。后来有一幕在度报纸,报纸上的TD柠檬大王、也许他可能是他的孩子!

正因为他养夫怕他被带走所以他的童年是孤独的没有小伙伴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社交、有的只是黑暗的仓底及无边无际的大海、而电影中贯穿着他没有出生证没有国际、始终漂泊在大海上、像一个从来都不存在的人。也因为正是如此他更善于发现别人看不见的听不见的东西、养父的离去让他更加的孤独、这些都后续他的音乐天赋埋下伏笔!

他的音乐不是在演奏、而是在讲故事,游轮上每个人,背后不为人能知的故事在他那他用钢琴弹奏的形式来讲述他们的故事、所以他的音乐是独一无二的也是清澈见底的。什么金钱什么地位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之所以这样他的音乐才会那么的让人心动不已。

虽然总是在漂泊,总是表现的不在意任何事或展现的很开心、但是终究到了荷尔蒙的年纪他遇到喜欢的人,而羞涩于表达,始终把自己圈在这坐游轮上,导致有些悔恨。他可以下船但是他的脚始终都没有踏过陆地。他有选择地权利、而他选择了大海,他在这长大熟悉大海的一切,陆地对他来说很陌生,也没有在意的东西,在意的人,太多的未知让他有些胆怯,他尝试过下船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海上漂泊!

看到这让我想到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有很多的未知,面对未知有些人胆怯了、安于现状,熟悉的人、熟悉的生活方式、熟悉的工作、熟悉的朋友圈,不想尝试去改变什么,因为不想去尝试、未知的领域!我想说的不去尝试怎么会知道呢?换个角度看世界可能会有所不同!

影片的结局我不喜欢但是我能接受、因为每个人会选择适合自己的路,虽然与我想要的不同、毕竟是他的选择!

最终我想说的是跳出现状,换个角度看世界、可能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或许不是你喜欢的但是毕竟你见过!有对比才会有选择!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4

我认为自我是一个不太容易受感动的人,因为能使我落泪的电影很少,可是有一部电影能够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受到震撼,一次又一次的为之落泪。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海上钢琴师》。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孤儿,他是一个被人遗弃在蒸气船上,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烧炉工丹尼收养,这位烧炉工用当时的年份为孤儿起了名字,叫做1900。然而好人不得好报,烧炉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仅有8岁大的1900又再度成为了孤儿。过人的天赋使他无师自通成了一名钢琴大师,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对红尘俗世深怀戒意,他从不敢离船上岸去,只因纽约无际的高楼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迷失自我。

纵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见钟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还是放弃了上岸寻找初恋情人的冲动。他永远地留在船上了,就算到了最终,唯一的好朋友马克斯警告他废船将要被炸毁,他也不愿离开,于是从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维吉尼亚号的1900殉船于海底。1900,这个既没有出生纪录,也没有身份证明的人,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就在人间蒸发,就如流逝了的音符一样,渺无踪影了。

影片使我感动的地方有很多,首先是烧炉工与1900的对话,

1900:“丹尼,什么是孤儿院呢?”

丹尼:“孤儿院就像一个大的监狱,没孩子的大人都会被关在里面。”

1900:“如果我不和你在一齐你就会进孤儿院吗?”

丹尼:“你说得对,乖,所以我要多谢你。”

这段对话真的很温暖,丹尼为了不让1900有心理上的阴影于是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使1900认为自我很重要。丹尼真是一个好父亲。

“我宁可舍弃自我的生命,也不愿意在一个找不到尽头的世界生活,我之所以走到一半停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我所不见……”。

这句话是1900说过的话,1900明白欲望永无止尽,如果走下了这艘船,他能够凭借精湛的琴艺获得金钱,权利以及感情,可是他会失去对于音乐的灵感以及真正的自我。所以他选择与船共亡的重要原因。他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艺术家,他有着真正艺术家所拥有的高贵的自尊。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他与这个社会仅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5

或许每一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专属他的圣地,在心百回千转的褶皱。——题记

海边的细沙洴澼在湛蓝的浅滩里,微风拂过海面,泛起世间最美的涟漪。无边的光向四面聚拢,投射世间的美好。黄昏的海,晚霞与蔚蓝酿就炫目的晕。那一抹光的猩红,海底深处,恍惚中那是绚烂的圣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蓦地想起《海上钢琴师》中的一句话:你只要留神,就能从那些人眼中看见自由女神,看见美国。或许在那一刻,美国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美国。就在布达拉宫山脚下,听着古老梵唱那钟声想起,从头往下精神的肃穆。或许那就是圣地的意义。

不知道为何,这几天难以入眠,耳畔总是响起流水的声响。又或许是在睡梦的世界里下起了雨。每一滴的雨仓促砸在我的眼前,我的耳畔。鼻子能嗅出那洁净中淡淡的海腥味,感受那从天穹微弱的呼唤,血脉中来自蔚蓝的亘古复鸣。那是海水圣洁的遗体,涤荡世间的黑暗。或许这个世界就是一艘大船,而我们乘着它,在茫茫大海之中泅渡,寻找人生的圣地。殊不知我们早已身处其中。

侧耳聆听的少年,化作万千,溯游岁月的圣地。那一刻,心与精神同在,遁入无边的浩渺。

人们从中诞生,海就是我们的母亲。从氨基酸道蛋白质,从细胞到胚胎,从弱小到强大,我们从中一步步地走来。而她已矢志不移的心包容着我们,为我们孕育文明。人类同时也一步一步了解自己的母亲。新航路的开辟,航海贸易的发展,我们进一步了解她,同时她也进一步地付出。当海上军事的发展,一个又一个的强国拔地而起,那不也有她的功劳。当无边的硝烟蔓延,一条又一条的破船流淌水面,她只能暗自神伤。

海洋的历史就是一段人类的发展史。海洋与中华民族亦是不可分割的。我们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面积,拥有者“四海”,拥有悠久的海洋历史。在海上,我们既有过卓越的功勋,也有着屈辱的曾经,但我们相信长风大浪,任重道远。

经久的回忆在脑海缓缓流淌。一切投入深不可测的海洋,圣洁覆盖了一切。曾几何时,我们忘却了一切,以为离开了海。但海与天空一样,包裹着我们孱弱的身躯,用温暖的心为我们付出一切。我们其实并没有离开海,血液是圣洁的分流,他与我们同在。

詹·耶·沃尔德曾言:日子纸牌搭的房子崩塌了,我在海底醒来。是的,那是我们共同的圣地,永远……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