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的解释

更新时间:2025-08-11 13:50:59
名人名言的解释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巧用名言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那什么样的名言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名人名言的解释,欢迎大家分享。

名人名言的解释1

1、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左丘明解释:衡量自己的德行来为人处世,计算自己的能力来办事。

1、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左丘明

解释:衡量自己的德行来为人处世,计算自己的能力来办事。

2、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司马迁

解释:终极的品德的人是不会与平常的俗人合流的,能成就极大功业的人是不会和众人谋划的。

3、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子思

解释:真诚是上天的原则,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做到,不用思考就能拥有,自然而然地符合上天的原则,这样的人是圣人。努力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著追求。

4、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鲜矣。——左丘明

解释: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能安于下位,地位在下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非常少见。

5、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子思

解释:大地的法则,就是广博、深厚、高大、光明、悠远、长久。

6、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解释:看轻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安宁恬静,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解释: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

解释: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9、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

解释:不做那些自己不该做的事,不要贪图那些自己不该要的东西,如此而已。

10、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丘明

解释:考虑到危险就会有所准备,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11、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

解释: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会花言巧语,巧言善辩的人不一定善良。

1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解释: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1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子思

解释:博学,学习要广泛涉猎;审问,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慎思,学会周全地思考;明辨,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笃行,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14、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

解释: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15、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思

解释:君子安居现状来等待天命,小人却铤而走险妄图获得非分的东西。

1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解释:逆境能使人的意志得到磨炼,使人更坚强。相反,时常满足于享受,会使人不求上进而逐渐落后。

1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司马迁

解释:桃树和李树不主动招引人,但人们都来看它们开出的鲜花,采摘它们结出的果实,在树下走成了一条小路。比喻为人品德高尚、诚实、正直,用不着自我宣传,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敬仰。

18、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子思

解释: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

19、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文天祥

解释: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20、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解释: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1、修己而不责人,则免于难。——左丘明

解释:自己修身而不责备别人,就能够免于祸难。

22、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子思

解释:广博深厚的作用是承载万物;高大光明的作用是覆盖万物;悠远长久的作用是生成万物。

2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解释: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24、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庄子

解释:幸福不过像羽毛那样轻,不知怎样才可以去承受;祸患重得像大地一样,不知怎样才能避免。

25、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丘明

解释:语言是用来充分表达作者心志的,文采是用来充分发挥语言功能的。

2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子思

解释:爱好学习就接近于智了,努力实践就接近于仁了,知道羞耻就接近于勇了。

27、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子思

解释: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28、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解释:称一称,这样才能知道是轻还是重;量一量,这样才能知道是长还是短。原来是孟子劝齐宣王权衡利弊,决定取舍的话,后人常用来比喻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权衡利弊得失。

29、运筹帷幄之中,制胜於无形。——司马迁

解释:运筹策划于帷幄之中,无形之中克敌制胜。

30、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解释: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31、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

解释: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32、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

解释: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会归服。

33、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丘明

解释: ……此处隐藏7740个字……习,就不懂得事理。

26、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

译: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使自己对知识又有了新的认识,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27、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知道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学习就是聪明的人,不好问又骄傲自满的人是可耻的。

28、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29、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3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颧雀楼》

译: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你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31、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尽管你是一个强者,可是一定还有比你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自己夸耀自己。

32、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译:不要去挑剔别人的小毛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喜欢挑剔别人的小毛病就是自己的大缺点。求:找寻。疵:毛病。

3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译: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3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译:不把半步、一步积累起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3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学了新的知识又常常温习已学过的知识,不断地学习,温习,学问和修养一定会很快得到提高,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7、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译: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它告诉我们,真理和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3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译: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4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41、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42、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译:不将对甲的怒气转到乙的头上,也不重犯同一种过失。许多人对自己的过失并不引起注意,甚至习以为常,若能像颜回那样该多好啊!迁怒:转移怒气。贰:再,重。

43、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事业或学业的成功在于奋发努力,勤勉进取。太贪玩,放松要求便会一事无成;做人行事,必须谨慎思考,考虑周详才会有所成就。任性、马虎、随便只会导致失败。

4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十月之交》

译: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4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译: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

46、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译: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活。廪(lǐn):粮仓。实:充实。

4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译: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48、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译: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画出矩形和圆形来。我们的生活,办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否则,各行其是,准会乱了套。规矩:规和矩,校正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比喻标准,法度。

49、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译: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这句话与“我爱我的老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语)的意思有些类似。阐发仁义,捍卫真理,伸张正义等应该做的事,要积极主动地去做,绝不能推让。

5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译:事情开始时有很小的差错,若不及时纠正,最后就会造成大的错误。万事开头难,开头必须谨慎;搞科学研究必须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否则就会造成重大损失。毫厘:为计量小单位,形容极少或极小。缪(miù):错误。

名人名言的解释5

1、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格言的意思:读书人虽然有学问,但是亲身实践才是根本。这句话经常被长辈用来告诉我们,我们从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是间接的,一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完善,而实践本身又是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

2、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充国传》

格言的意思:听别人说一百次,不如自己亲眼看一次。很多时候家长都用这句话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任何事,不能只是听别人说,一定要亲自去看一看,这样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3、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王夫之《周易外传》

格言的意思:一个人的才干因为使用才能不断的增进;一个人的思想只有在不断使用中才能得到提高,如果没有实践的行为,不管是人的才干还是思维,都会枯萎。

家长朋友在为孩子挑选学习用语的时候,必须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年龄来进行选择。而且需要用白话解释的地方,也要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进行调整。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懂得当中的道理。

《名人名言的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